close

我的聖經狂想曲----挑戰《聖經》生活一年的熱血計畫

作者  賈各布斯(A. J. Jacobs)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凡信仰主的必得救,讓人瘋狂大笑的狂想曲第二彈

「他的幽默令人印象深刻、捧腹大笑……作者的決心儘管與他的現代世俗生活(包括老婆、工作、家庭生活和紐約大都會)格格不入,卻也突顯出他所面臨困境的荒謬性與深刻意義。這趟聖經之旅比你家裡的聖經有趣太多了!」


【內容簡介】

亞馬遜網路書店2007年編輯百大選書。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我的大英百科全書狂想曲》作者又出招,這次是挑戰《聖經》生活一年的熱血計畫。不信神的賈各布斯決定花一整年時間,完全依照《聖經》的字面意思過日子!他要實踐《聖經》剛書寫出來、那個時代以色列人過活的方式,由此體會《聖經》的真正涵義,追尋前所未有的精神生活。

按照聖經字面意義過生活會帶來什麼樣的稀奇古怪的衝擊?

因為不說謊所以總是惹惱老婆;因為不八卦所以沒法寫稿兼之被朋友排擠;聖經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所以跑去以色列牧羊──在生龍活虎努力不懈的搞笑生活中,這個不信神的男人,真的能夠圓滿完成他的靈性追求之旅嗎?

感想

ㄧ本讓你歡笑不斷的《聖經》冒險之旅,同時又了解《聖經》的一本書。

        還記得最初接觸到《聖經》這本書時,並不是完整的版本,而是路上摩門教教士們發的摘譯版,記得那版本不只有內容還有插圖,就像故事書那樣很容易讓人了解。不過,當時的我還小,家裡是道教,自然會排擠基督教之類的宗教。更何況當我看到五餅二餘的故事時,就順手將這本書丟了!原因不外乎是故事實在不可信,我步是相信神蹟的那種人,因此基督教救和我沒緣了!

        再大一點的時候,卻是在學校拿到的。校方請有宗教背景的人士到校演講,也不知這教會背後資金龐大還是怎麼的,竟然每個學生都拿到一本《聖經》。此書如同共產黨的《毛語錄》似的,書封也不意外地以紅色為主。人手一本,真的像文革時期的大陸同胞,害我開始懷疑這一定是「阿共仔ㄟ陰謀啦!」。之後,更是林林總總地從各方面接觸到《聖經》,但我卻始終不是它的崇拜者。

         直到《聖經》開始被探討與預言有關,我才開始對這本書有著濃厚興趣。從《聖經密碼》這本書,強調《聖經》以電腦亂碼分析可得出世界上曾經發生的重大事件。而《上帝的指紋》中,《聖經》對於最早的人類歷史有可能有共通的部份。這兩者大大的影響我對聖經的看法。儘管如此,還是屬於科學面的意味較大。反觀此書,卻讓我相信《聖經》或許真能改變一個人的精神生活。

        回到正題,作者繼《我的大英百科全書狂想曲》之後,這次轉而將注意力投注在《聖經》身上,原本我以為純粹是作者想要嘲諷《聖經》的真假,因此以實驗性的角度去印證《聖經》中的任何事,也可能藉此對基督教或是猶太教進行批評。但是作者卻沒有如此做, 反倒為了要更能體悟《聖經》不惜「照本宣科」,蓄了濃密的鬍子,身穿白袍,手拿木杖,在家裡搭上棚架。種種作法,不僅引人側目,更遭到週遭朋友的嘲諷。對於此書的作者我不禁要對他豎起大拇指,更要對其妻子鞠躬致敬。妻子對作者的瘋狂程度如此容忍,印證了「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是有著偉大的女性」這句話。沒有妻子的鼎力相持,我相信作者成功的機率接近於零。
 
        作者不僅在外貌上做了很大的改變,更因此了解到猶太教與天主教及基督教的不同,改變他對任何事情的看法。原本只是抱持著實驗性的心態,一路上的種種行為,卻不知不覺滲透到作者的內心。經過這一年的改變,作者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改觀了。除了講話不帶髒字外,也積極去幫助別人,對小孩的養育方法由原本的縱容開始帶點嚴厲。當然,作者的照本宣科還是有所取捨的,也因此常常對宗教感到迷惑,或許這也是一般人對宗教的感覺。但這些懷疑卻經由孩子的出生,鄰居的死亡而煙消雲散。重點不是為了依循而去做,而是每件事做就對了!不用在意任何看法,只要是好的事就去做。這是我看完之後最大的感受。「 JUST DO IT !」

        看完之後,我心中也迸發出一種想法。既然外國人是遵循《聖經》,那麼中國人是否可以實行我的《論語》狂想曲呢?或許可以比作者得到更多的回饋也說不定。可是論語卻不像《聖經》如此有神蹟的部份,所以我認為還是遵循《二十四孝》比較有趣,不曉得有沒有人會去做就是了。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傑 的頭像
    小傑

    蒐書狂魔傑桑的遊園地

    小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