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止境的殺人

作者:
宮部美幸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06 年 07 月 28 日

內容簡介

日本推理文壇最耀眼的天后
被譽為「平成國民作家」、「松本清張的女兒」的超暢銷作家。
七連霸!《達文西》雜誌票選為日本最受歡迎女作家。

  一部由連作構成的異色作品。藉由十個錢包,訴說人性的貪惡與純良。

  生死猶如白晝黑夜一樣永不止息地重疊、交替......

  當一個生命接著一個生命消失時,是自然的演繹?還是人為的使力?

名人/媒體推薦

宮部美幸
  日本作家公認最有資格繼承吉川英治、松本清張、司馬遼太郎衣缽的大眾文學大家
  日本文學史上的罕見奇蹟──
  橫跨時代歷史小說兩大領域,兼具開創性和暢銷實力的超人氣作家。

扭曲的靈魂,猶似洪水猛獸,誰又會是下一個被吞噬的人?

這四具屍體,彼此毫無瓜葛,唯一的共同之處是,他們的身上各少了一樣東西,但是這些短少的東西──鈕釦、領帶夾、一撮頭髮、戒指──彼此更是沒有任何關聯。

日本的推理小說家大都屬於經營單一主題的單線作家,但另一種作家可就不單純了──嘗試各領域的小說,宮部美幸即是這種罕見的複線型全方位推理作家。
                                   文藝評論家 傅博

感想
     
     看了宮部美幸的書之後, 往往都會讓我產生一種很溫暖的感覺。 這本書從十個錢包的故事所構成 ,不禁讓我想到前陣子才看的到推理雜誌134期中的死者的錢包, 原來是從這本書而來的 ,害我還誤以為是宮部的短篇 ,也只有那篇才能在之中獨立出來 。不過我卻認為裡面其實應該有幾個皮包跟故事的本身不相關 ,例如死者的皮包老友的皮包和證人的皮包, 也可能這是作者為了要塑造一種更加深兇手玩弄人心的心態 ,因而創造出來 。從中又展現出作者的寫作功力 ,因為很多讀者在此時都相當了解這是一種交互殺人的基本手法 ,在很多的推理小說中的曾出現過, 連官能小說也模仿過(箱根湖畔慾望殺人) 。但這時卻逐漸出現可能出現於有利於嫌疑犯的證言, 使得警方遲遲無法將他們逮捕, 因為狀況證據不能構成犯罪(那是在理想的世界或是小說中吧!現實中?!) 。直到最後, 因為假兇手的出現 ,導致警方將轉向第三共犯的可能性, 這是我都沒想過的 。因為, 傳統中的兇手, 當然是希望自己的犯行能夠越少人知道比較好, 豈知竟會去找連自己都不太熟悉的人去犯案, 這往往也是一堆推理小說中, 所造成的印象, 因為彼此的利益不同 ,導致分裂 ,進而犯案行為被破解  。這本書卻沒有這種現象 ,三人的犯行 ,彼此天衣無縫 ,要不是最後真正的犯人現身 ,我相信可能無法破解 。不過, 最後的結果也沒有說明 ,假使那個兇手只要不供出 ,森元和塚田的犯行的話, 也是無法將他們逮捕的。
  
      作者在這本書所表達的內涵是出在於個人的價值上面, 錢包的觀點手法則是代表現實中的價值, 當個人的價值遇上現實中的價值的話 ,孰贏孰勝 ,一切皆看個人如何處之。 一開始或許是面對著現實中的價值, 刑警因為家庭因素需要金錢 ,而以金錢為主軸一直延伸下去。 這之中, 卻開始產生一個新問題 ,金錢滿足之後, 個人的價值, 何在? 個人的價值 ,從親情的建構 、友情的建構、 愛情的建構, 及三者之間互相衝突, 找不到一個平衡, 便開始希求另外一個能夠快速為自己建造出價值的體系 ,就出在於媒體之上。 虛線的惡意這本書就以曾經提過媒體所造成的弊端, 不過主要還是機械方面的概念, 也就是我認為那本書所講的是有太多方便的東西使得人彼此造就不信任感, 從好處到壞處 。不過宮部的書卻是, 因為媒體的炒作, 使得個人的價值被創造出來 ,這是空虛的 ,沒有實質上的意義 。但現今的社會所看見的這種人, 比比皆是 ,依然能在螢光幕前大放光彩 ,也追逐這種瞬間的回憶 ,這不也是另一種媒體的錯誤嗎?媒體的不負責任行為, 任意炒作, 對自己的利益而影響到公共的利益, 已經忘記要回到新聞的重點 媒體及商業行為彼此掛勾, 又要配合觀眾的需求, 導致新聞已無法再繼續回到原點, 觀眾成了控制新聞內容的人 所以兩個互相惡性循環下去, 也進一步讓人發覺是可利用的有效器具。 因此 ,造成現今的亂象, 我認為現今只能依賴媒體自律, 加之讀者要有選擇媒體的能力及義務。

http://tw.myblog.yahoo.com/jwWm92F06RHxhFkyGy2jHFhiESJU9b/articlemid=60&prev=61&next=52#rtemodule
這篇文章有冷言所寫的技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傑 的頭像
    小傑

    蒐書狂魔傑桑的遊園地

    小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