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徬徨
作者:松本清張
出版社:志文
內容:〈共犯〉〈空白的愛〉〈發作〉〈青春的徬徨〉〈點〉〈標本〉〈訂地方報的女人〉〈真與假〉
〈共犯〉
松本清章以奇妙的佈局,介紹內堀彥介最初是一名食器類的售貨員,為了推銷產品,十五年來風塵僕僕,跑遍日本各地,可是經濟始終拮据。五年前,四十四、五歲的內堀彥介與年輕八歲的町田武治曾聯手進入一家銀行搶走五百萬元,二人朋分一半,武治又在作案時把銀行經理殺成重傷。二人神不知鬼不覺幹了這一票之後,分別以此鉅款投入家具和漆器的行業,這兩名「共犯」後來的下場如何?
〈空白的愛〉(同《紅籤》中〈兩個情婦〉 志文出版)
〈發作〉
田杉在一家報館裡幹一個小職員,故鄉的大姨子來信,千篇一律向他報告妻子肺病的情況不樂觀,為什麼匯回故鄉的款子一直減少?田杉在都市裡混的不如意,住的是公司的宿舍,除開伙食費,固定要花錢在一個女人富士子身上和賭賽輪上。會計課裡的薪水已經預支兩萬了,生活的拮据可說捉襟見肘,田杉負責部門在一篇報導裡又把一名不是很有名的民意代表──照片弄錯,張冠李戴,挨了課長一頓罵,富士子除了他好像還有相好的男子......作者淋漓寫出現代失意人的困境......
〈青春的徬徨〉
女孩二十二歲,名叫佐保子,男孩二十五歲,姓木田,女孩的父親是某大學的國文學教授,男孩是他的學生,因為常到教授家走動愛上了女孩,父親當然反對,認為這不是他理想中的女婿。這對受阻撓的年輕男女,想要不為任何人所知,悄悄地殉情,遺體也不要讓任何人看到,於是展開了這趟「死亡之旅」──他(她)們如願以償了嗎?
〈點〉
作家伊村正在撰寫劇本,有一次報上登了一則小消息,報導伊村的行蹤及投宿的旅館。布料有天回來,一個八、九歲穿著髒毛衣的女孩在旅館等了足足八個小時,送來她父親一袋髒污的稿子,裡面還附有一封短箋,上面署名:「笠岡重輔」。完全陌生的名字,原來是處境拮据的人想出售這袋斷簡殘墨的稿子,伊村用一千五百元,外加三百元充作回程車票錢和零用錢,把小女孩打發走......這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有一天伊村終於見到笠岡重輔這個人......唉,是上竟有這般可憐、寒酸的文人......笠岡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有什麼身世背景?
〈標本〉
蘆田接奉副總編輯的命令,帶一名攝影記者去訪問一位「叫鳥」的名家──塚原太一。這個六十歲左右,滿臉皺紋,眼光渾濁,面露菜色的老頭兒,肩上掛著戰時所用的帆布袋,帶他們走進武藏野的林子裡。只見塚原把手伸進皺巴巴的工作服口袋,掏出了一隻銅板樣的東西──突然傳出尖銳的鳴聲,是百舌的啼聲,展現出他的絕技,但是多雲的天氣,鳥兒不肯挨過來。於是塚原卸下了帆布袋,打開蓋子,把一隻又一隻的各種鳥兒的「標本」擺在附近的樹枝上,末了把一隻百舌擱在自己的肩上供攝影記者拍照,最後索價一千元。「叫鳥」絕技名家竟然如此交差。其後,蘆田向美術評論家R先生約了一篇短論,結果......
〈訂地方報的女人〉
潮田芳子給「甲信新聞」地方報寄了訂費,寄款時說是想拜讀連載小說「野盜傳奇」,後來報紙送來時,竟收到作者杉本隆治附來的明信片,對自己的連載小說受青睞表示感謝。將近一個月後的某一天早上,芳子讀到一則殉情報導,一對情人死在臨雪峽的山林裡,屍體都已腐爛。過了兩三天,芳子接到「甲信新聞」請求續訂的通知,但芳子回信說連載小說無味不想續訂。自尊心受到傷害的作者杉本隆治認為事有蹊蹺,引起了調查真相的興趣,結果發現果然是一樁離奇的謀殺案......
〈真與假〉
宅田伊田學問與經歷都不錯,鑑別眼光也超人一等,常在雜誌上寫些有關古代美術之類的文章,五十歲,但過著租賃、獨居的窮酸文人生活。造成宅田這個潦倒落拓的境遇與大正、昭和年間日本美術界泰斗本浦奘治有決定性的關聯。宅田因為和一個女人戀愛並賦同居,結果葬送了自己遠大的前程,不過追根究柢,是由於他接近了本浦奘治所憎厭的津山孝造教授......而津山學識儘管淵博,卻連一本著作也不肯寫,又不屑與權勢攀結關係。這兩位大師到底誰是真正的大師,外行人是絕對無法窺知真相的!這裡面究竟隱藏著什麼世人不能穿透的玄機呢?
感想
〈共犯〉這篇可謂是庸人自擾,原本以為會來威脅自己的共犯,沒想到卻因自己的懷疑,而是兇行畢露,人還是不能做壞事阿!〈發作〉失意者的無奈,使得生活都不盡如意,最後在電車上的老人睡著的方式,就猶如自己的生活般,欲振乏力,也終使他爆發,我想他是要對這種生活展開報復吧!〈青春的徬徨〉年輕人總對於自己的生命、存在的價值感到無助,因此便尋死來達成他們目前所認為的目標。本篇的男女主角為著要情死,而相約出遊,但卻因環境的改變,使得他們的心情也隨之改變。這可謂是篇諷刺之作,或許年輕人的不定性救了他們的生命。
〈點〉〈標本〉〈真與假〉這三篇所敘述的東西大致相同。〈點〉是從一個想要揭發正祕辛的人做為批評的對象,但中間卻隱藏著對這個點的無奈。〈標本〉兩個虛有其表的人,都想要紅,即便過氣的人也是如此。叫鳥名家早已喪失其功力,以前的作家也是如此,但他們卻已把自己當作是不可不缺的人才,為自己辯護,更藉機利用此來賺取錢財。或許不如此做的話,就會變成標本吧!但一個人不是也常常陷入這種境地嗎?總以為自己很厲害,或許在別人眼中已成為標本也說不定!〈真與假〉一個失落畫家最後仍想替自己的師傅出一口氣,而開始佈置這盤計畫,沒想到卻因一句話,使得這件事情被爆發,而功虧一匱。這篇也在暗諷世上的真假沒有固定性,端賴人為決定。所以這三篇都在為真假辯論,即使到後來,真假的事情都沒因此而所改變,這也象徵著對著社會的無奈吧!
〈訂地方報的女人〉總覺得這篇是兇手太笨了!不會說謊,而卻故意說謊,因此才會揭露兇行。或許男女之間的糾葛才是重點吧!
- Jul 26 Thu 2007 03:54
青春的徬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